全聯友善生態商品讓多種鳥類回歸

2023/12/31

為鳥類發聲,超市裡聽得見生態悠揚奏鳴

image
▲全聯福利中心行銷部協理暨發言人劉鴻徵(中)及商品部、行銷團隊

全聯福利中心成立25年來,門市數量已超過1,160家,遍及台灣每一個鄉鎮市區,為了在面向消費者的第一線,承擔起永續台灣的重責大任,特地設置永續委員會,加速實踐循環減塑、永續農業、惜食減廢等行動計畫。

image
▲全聯接續推出「老鷹紅豆」、「官田菱雉菱」、「黑翅鳶米」與「貓頭鷹鳳梨」等友善生態系列商品。

為鳥類發聲,超市裡聽得見生態悠揚奏鳴
「銅鑼燒原本一年營業額新台幣1億多元,沒想到內餡用了『老鷹紅豆』賣更好,現在超過新台幣3億元,等於幫產品加值,又能在保護鳥類的起心動念,跟市場接受度之間取得平衡」,全聯福利中心行銷部協理劉鴻徵口中的這款高回購率人氣商品,不只有滿足口腹之慾的美味,還因為選擇友善耕作的永續食材,讓消費大眾真的「靠一張嘴」,就能吃出生態共好與產銷共榮兩大願景。

貢獻行銷專業 通過消費市場解決生態問題
源自2015年商業周刊一篇「消失的老鷹」報導,全聯福利中心董事長林敏雄看見噴灑農藥導致的鳥類生態鏈危機,因此指示同仁循線到屏東產地,尋找有心推動友善耕作的紅豆農民一起合作,隔年陸續推出不灑農藥、不用落葉劑且建立產銷履歷的老鷹紅豆系列商品,「剛開始契作面積有25公頃,但我們跟有機商店一樣是賣紅豆乾貨,結果會自己煮紅豆湯的民眾不多,所以沒有賣得很好」,雖然產地端跟銷售端都有心想善待萬物環境,劉鴻徵直指當時遇到的問題癥結,在於市場接受度並未打開。

所謂危機就是轉機,身為全台連鎖超市龍頭,直接面向消費者的商品開發與行銷策略,恰好是全聯所擅長的領域,為了擴大老鷹紅豆使用品項,以及提升消費者購買意願,決定透過食品加工推出平價紅豆甜點,「結果市場反應相當好,我們後來把20多款有紅豆的商品都改成老鷹紅豆,友善契作面積也逐步增加到200多公頃」,同時劉鴻徵指出基於通路可以扮演關鍵角色,滿足生產者與消費者各自需求,全聯進一步確立「靠消費市場解決生態問題」的商業模式。
image
▲扮演從土地到餐桌的中間重要角色,全聯採購部門看重每一項友善生態商品的食材生產過程,總會親自前往現地查勘,並與合作農民交流意見。(圖片提供:全聯福利中心)

image
▲全聯表1

增加友善生態商品占比 號召響應綠色消費
看到老鷹紅豆打響友善土地名聲之後,全聯接續推出在菱角田守護水雉棲地的「官田菱雉菱」、在稻米田豎立黑翅鳶棲架的「黑翅鳶米」,以及在鳳梨田掛設貓頭鷹繁殖巢箱的「貓頭鷹鳳梨」等系列商品,劉鴻徵表示除了長期跟台灣猛禽研究會合作,廣泛關注各地鳥類生態議題,「用我們的Know-how,開發消費者願意購買的商品,去把市場建立起來,就能有越來越多農民知道這是一門好生意,願意加入友善耕作或有機種植的行列,否則無法賣掉,他們想做也沒辦法做。」

而且隨著全聯門市販售的友善生態品項增加,衍生的擴散效應交互影響,往內形成企業經營文化,往外則帶動綠色消費,「像為了響應在地消費縮短食物里程,今年預計推到600間門市的『農家直採專區』推得很順利,因為提供販售平台給各縣市認同友善耕作或有機種植的小農,消費者猶如參加農業市集直接跟農夫購買,反應超乎預期」,加上部分門市導入的「裸賣安心平價專區」,不僅有助於減少塑膠包材,搭配買越多省越多的折價優惠,更經常推升買氣繳出好業績,讓劉鴻徵稱讚這是一個多贏的良性循環!

image
▲全聯表2

開啟新一波通路革命 加速推動永續農業
深諳零售通路發展趨勢的劉鴻徵特別強調,「我們內部常常講,新一波通路革命就是農業革命,但不像上一波是便利商店全面取代雜貨店,我們沒有要讓傳統菜市場不見,反而想從需求端去引導供應端,進行農業技術變革」,放眼台灣,要達成這個目標,全聯期許唯有全聯做得到,也矢志一定要做到,因為門市數量最多,影響層面將最廣,「我們可以透過成本控制,讓訴求友善土地的蔬果平價化,普羅大眾願意消費,都能不斷擴大販賣與耕種範圍,帶動大家一起改變。」

確實,只有老鷹紅豆、官田菱雉菱、黑翅鳶米與貓頭鷹鳳梨,尚難以彰顯環境永續、生態平衡的急迫性,還要有動福蛋、好欣豬、桂丁雞、AI智能養殖的台灣鯛等關懷土地特色品牌,在每一間琳琅滿目陳列上萬件商品的全聯門市裡,逐步提高友善環境食品占比,尤其對於專心深耕台灣市場的全聯來說,「相信一旦規模擴大,對企業形象有幫助,對各地小農有幫助,消費者也可以買到安心商品」,真正把腳下這片土地的未來,跟自己的未來緊緊牽繫在一起。

image
image
▲友善生態商品成功推廣友善耕作方式,不僅僅保護鳥類棲地,也提升人類的生活環境與飲食安全。(圖片提供:全聯福利中心)

編輯暨評審委員會 關鍵評論
環保早已不是新鮮事,所以身為零售業龍頭,願意用行銷專業跟廣告創意,去販售更多友善生態商品,將鼓勵其他店家起而效法,進而把永續概念落實在民眾生活日常,形成綠色消費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