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力論壇 IV - Green Cycle Bank】循環經濟新機會 : 從源頭驅動產業力

從海廢資材再設計出發到陸廢農資餘材再循環最後回扣城市永續循環,展現地方資源如何在綠色經濟中扮演重要角色,驅動循環設計成為循環經濟。

2024/11/30

image

【影響力論壇 IV - Green Cycle Bank】循環經濟新機會 : 從源頭驅動產業力為題登場,從海廢資材再設計出發到陸廢農資餘材再循環最後回扣城市永續循環,展現地方資源如何在綠色經濟中扮演重要角色,驅動循環設計成為循環經濟。


image

開場由 台灣設計研究院 產業前瞻組吳於軒組長向在座嘉賓分享,現代社會中,產業與設計的創新已成為推動經濟與環保發展的關鍵。我們的目標是通過材料創新與循環設計,解決產業廢棄物與資源浪費的問題,並探索更多元的文化與產業合作模式。透過材料創新與選擇、代工廠與供應鏈優化三點具體做法提升設計的創意與市場價值,並且串接建築、生活、紡織與農業等不同文化領域,發展具有前瞻性的創新模式,讓材料應用更具商業潛力。

-

廢棄物管理與資源再利用
廢棄物管理是推動循環經濟的重要環節,包括產業廢棄物和商業廢棄物的處理。
 1. 降低垃圾與惡性廢棄物的產生量
 •  通過政策引導與技術創新,鼓勵企業減少不必要的廢棄物。
 2. 廢棄物再利用
 •  將產業廢棄物與商業廢棄物進一步加工,轉化為高附加值的產品。
 •  在農業資材廢棄物中,開發例如果渣再生產品或生物能源。
 3. 廢棄物市場化
 •  通過市場鼓勵機制,推動廢棄物的循環再生與商業化應用。

-

農業資材的循環與創新
農業資材廢棄物是另一個值得關注的議題,特別是稻米殼、油麻油副產品等副產物的再利用。
 1. 開發高附加值產品
 •  將果渣、油麻副產品等加工為健康食品或生物能源,提升市場價值。
 2. 推廣農業副產品的再生應用
 •  協助農民透過技術與市場連結,實現資源再利用。
 3. 打造循環農業品牌
 •  結合地方農業特色,開發可持續且高附加值的農業產品,提升農民收益。

-

便利與廢棄的悖論:為未來尋找出路

image

益鈞環科副總 沈國芬在論壇中提到,過去,我們投入了大量資源與科技,讓生活變得便利。然而,這種便利也帶來了巨大的環境負擔。我們如今不得不面對廢棄物帶來的挑戰,努力尋求解方。未來的關鍵在於,我們能否在維持生活質量的同時,留下比現狀更好的環境。現代循環經濟提供了一條可行的道路,以下是實踐的可行性:

-

1. 設計初始的思考:可持續性
在設計階段,我們應優先選用可重複使用或符合循環經濟的材料。然而,目前許多廠商缺乏尋找循環材料的管道。為此,成立於「Green Cycle Bank」的平台至關重要,這將為設計者和廠商提供便捷的循環材料選擇。

2. 延長產品生命週期
鼓勵產品的回收與再應用,透過延長使用壽命來減少對環境的負擔。例如,將廢棄尿布中的塑膠分離並重塑,實現材料的循環再利用。

3. 創新的跨領域應用
 •  廢棄尿布再利用:廢棄尿布含有約30%的塑膠,經過技術處理後,可提供給下游工廠用於各種塑膠製品的生產。
 •  海洋廢塑膠再生:處理海洋中的浮球、保麗龍等塑膠廢棄物,轉化為可用的塑膠原料,減輕海洋污染。

-

科技到永續:數據與循環經濟的未來

image
好事交易所執行總監暨TGB設計長 李俊賢分享,過去,我們利用科技改善生活便利,然而這種便利也帶來了廢棄物問題。如今需要重新審視如何通過創新與合作,將廢棄資源轉化為可再利用的資源,並推動循環經濟的發展。
在數位時代,提出一個全新的模式,結合數據化與循環經濟,實現從廢棄物管理到資源再利用的全面優化。

-

 1. 數據化與可視化
 •  使用GPS和物聯網技術,實時監控海洋垃圾的分布與變化,例如颱風後塑膠垃圾的上岸情況。
 •  將環境數據轉化為可操作的資訊,讓企業與消費者了解廢棄物的來源、種類及處理成效。
 2. 跨領域合作
 •  建立數位訂閱系統,吸引專家與公眾參與,提升資源管理效率。
 •  合作團隊共同篩選海洋廢棄物,確定哪些材料可以回收再利用,哪些可以用於再生商品或建材。
 3. 參與無痛化
 •  提供易於參與的數位平台,讓個人和企業輕鬆加入環境保護行動,並以數據回饋行動成效,提升參與感與責任感。

鳳梨葉纖維的供應鏈與應用
image

接續優織隆以農廢為出發,提出鳳梨葉纖維再利用的可行性,將廢棄資源轉化為高價值產品,為永續未來開創新可能。
優織隆創立於1988年,一直以提供客戶最高品質的服飾產品為目標。多年來,我持續耕耘所專精的毛衣成衣領域,因此也成為亞洲及歐美客戶高度信賴的供應商領導者。同時創立了自有品牌,專注於運用台灣材料打造永續產品。致力於通過創新設計與優質材料,為市場與環境創造真正有價值的產品。

-

1. 供應鏈結構
 •  初步處理:由種植與加工合作夥伴完成鳳梨葉的初步處理。
 •  材料開發:通過技術進一步提取纖維。
 •  市場調研與產品開發:我們負責市場需求分析,並確保產品符合高品質標準。

-

2. 海外市場的推廣策略
 • 利用影片等多媒體形式,幫助海外客戶了解鳳梨葉的特性與應用場景,拉近與台灣的連結,並提升品牌影響力。

-

3. 鳳梨葉纖維的應用優勢
 • 低碳排放:每公斤鳳梨纖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僅為0.7 pH,遠低於聚酯纖維或其他傳統纖維材料。
 • 多樣化產品:鳳梨葉纖維適用於服裝、家具以及其他高附加值產品,展現永續設計的可能性。

鳳梨皮革的誕生:從農業廢料到永續材料
image
從鳳梨纖維到鳳梨皮革,NUPELLE共同創辦人 李宜珊帶領大家看見鳳梨皮革在創新材料上的永續之路。

-

1.鳳梨皮革的主要原料來自鳳梨葉纖維,屬於完全可分解的永續材料。自2019年起,與合作夥伴共同研發一套完整的生產流程:
 • 葉纖維提取:收集鳳梨葉,通過專利技術將纖維提取。
 • 纖維混合:將鳳梨葉纖維與其他回收原料結合,製作成平衡性面料。
 • 製作鳳梨皮革:通過貼合與加工技術,將纖維材料轉化為具有柔軟質感的鳳梨皮革。
NUPELLE鳳梨皮革不使用動物原料,並致力於延長材料的使用壽命,減少資源浪費和碳排放。同時,將供應鏈集中在台灣,降低長距離運輸帶來的環境負擔。

-

2.鳳梨皮革在功能性、質感和環保性能方面處於領先地位,適用領域多元:
 • 時尚產業:如服裝、包包、鞋類,展現天然質感與高耐用性。
 • 家具與家居:用於沙發、座椅等,提供美觀與實用性兼具的解決方案。
 • 商業應用:如店鋪裝飾材料,滿足企業的永續需求。

相比於其他植物皮革產品(如蘋果皮、糖皮、桃皮等),鳳梨皮革不僅外觀自然,且手感更為柔軟,功能性與多樣性更勝一籌。


資源管理與永續發展:從循環利用到創新應用

image
亞東預拌股份有限公司 經理 金崇仁提出,資源的有效管理與永續發展是全球的重要課題。集團自成立以來,致力於將資源最大化利用,並在環保和經濟效益間找到平衡。本次論壇將從循環利用和水資源管理角度,探討實踐與創新。

-

1. 礦石原料的現狀與挑戰
全球對石油和天然氣的依賴持續超過50年,而砂石等礦石資源的需求也逐年攀升。砂石在全球資源中佔比高達50%,其需求量是水泥的40倍,成為基礎建設的重要材料。然而,這些資源的過度開採對環境帶來了巨大壓力。

 2. 高效回收與循環系統
 • 在20個廠區設立了嚴格的KPI,確保水資源的零浪費。這些回收水經過專利技術處理後,可重新投入工業或供電使用。

 3.  與市政府的合作
 • 高雄廢水回收系統是與當地政府合作的成功案例。這一系統不僅降低了用水成本,還通過技術創新提升了水質,使得供應客戶的回收水品質更高、使用壽命更長。

論壇-材料創新與設計合作:永續時代的未來方向

image

在現代設計與材料運用中,正面臨著一個重要的挑戰:如何在滿足功能性和美感的同時,兼顧永續與創新。無論是家具、展櫃還是其他產品,實現材料循環和設計落地需要多方協作,才能找到最佳解方。

-

成功的材料與設計需要多方努力
 1. 跨領域的協作與支持
成功的材料應用和設計需要製造商、材料開發商、設計夥伴,以及品牌和公部門的共同努力。只有在設備升級、工藝優化和成本降低的前提下,才能讓創新材料真正進入市場,並產生影響力。

 2. 設計落地的實踐與挑戰
設計師在推進創新材料的應用時,常常面臨以下挑戰:
 • 設備與加工的差異:創新材料雖具備傳統材料的外觀特性,但在加工技術與設備需求上可能大不相同,這需要廠商的配合與改進。
 • 成本與市場接受度:新材料的成本通常較高,因此需要通過示範項目來降低市場的心理門檻,讓更多人願意嘗試。

-

從設計師的視角:創造美感與價值
設計的核心在於平衡功能性與美感。以下是一些成功應用材料的實踐方向:
 1. 家具設計的點睛效果
回收塑膠或鳳梨葉纖維等材料,通過細節設計(如花邊或裝飾元素)提升產品的氣質,讓家具不僅實用,更具藝術性。
 2. 延伸設計的應用場景
 •  宿舍家具:簡約而統一的設計中融入環保材料,提升整體空間的協調感。
 •  展覽與商業空間:使用經過設計的環保材料家具,展現品牌的永續理念與創意價值。

-

創新與永續的未來展望
 1. 品牌與市場的支持
公部門與企業需共同推動材料的市場化應用,透過示範性項目提升消費者對永續設計的接受度。
 2. 設計師的角色
設計師需深入了解材料特性,並與製造商和材料開發者密切合作,探索更多可能性,讓材料創新成為設計的重要推動力。
 3. 創意與文化的融合
不同材料、顏色與設計手法的結合,可賦予產品更豐富的文化內涵與市場吸引力。例如,在家具中融入色彩鮮明的「扭蛋」元素,為產品注入趣味與新鮮感。

透過多方協作與持續創新,相信材料循環與設計美學能更緊密結合,為市場與環境帶來更大的價值與可能性。永續設計,不僅是未來的方向,更是每個設計師與企業共同的責任與使命。